第二卷 种植 第204章 试炼青铜/4 (求订阅)-《无敌原始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重新摆放好模具,再次进行灌注,因为一次能出两个小铜圈,所以总共进行了五次,这样得到了1o个用来连接饰的小铜圈,在实际的安装使用中,每个饰最多用到二个,这样还多出一个用来当做预损,如果没有损耗的话,可以将它们加在步摇上。

    饰的用料已经全部灌注完毕,王天现还是有少许的铜水,于是在火塘内重新添加了一些木炭,保持钳锅内的温度,然后他使用现成的粘土,做出了几把手术刀模样的刀具模具。

    纯铜不容易生锈,剩下的一点铜水,就用来铸造几把手术刀吧,由于是匆忙之间制作的模具,王天也仅仅是保证了刃口的弧度的流畅而已。

    至于刀背以及安装木柄的位置,就没有讲究了,随意捏成看得过的模样,就准备进行灌注。

    在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,王天现自己竟然出了一身汗,看来第1次制作还是有些小紧张,否则火焰的温度也不足以使自己后背都打湿了。

    此时他才现原本说好的试制青铜器,可现在出来的第1锅竟然只是纯铜而已,似乎有点名不副实。

    此时也不是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,王天将先前捞出了铜渣又重新丢入了钳锅内,与剩余的那一点点铜水重新溶解成一个小铜锭,然后再次加入了一把木炭粉末。

    他决定尝试一下提纯的工艺,看看有没有办法进行改进,此时他现手中的石墨勺子边缘太过于厚重,而钳锅内的溶液又太少。

    根本无法捞取被木炭晰出的杂质,最后只得做罢,找来一个没用的陶碗,将钳锅内的铜水倒入其中,冷却之后变成铜锭。

    这样就不会造成丝毫的浪费,这些没有制作成产品的铜锭,下次锻造时可以再次当成纯铜使用。

    当陶碗内的铜锭变成了金属原本的色泽之后,王天舀来了一瓢冷水倒了进去,一片雾气蒸腾之后,算是完成了对铜器的淬火试验。

    王天对于这些工艺完全是陌生,所以想看看铜经过淬火之后与没有淬火的产品有什么区别,历史上的华夏经历了一个达的青铜礼器铸作和使用的阶段,这是其它国家所没有的。

    王天以前参观博物馆的时候,看到那些复杂的工艺流程介绍,当时就把他弄蒙圈了,所以现在是一点都记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他只记得到晚商时候,殷墟青铜器的陶范铸造生产工艺流程已经基本规范化,也就是说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工艺。

    古人使用陶范,而王天直接采用的就是石墨材料制作的模范,当然他的这几件饰,是因为临时起意的原因,使用的模范材料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粘土,而且还是没有干燥过的粘土,他对铸造出来的饰品质,已经开始有些小担心。

    据王天所知纯铜和青铜合金也是可以锻打制作的,而锻打除了是制作成型的需要之外,另一点就是通过不断的敲打,以分离出其中的杂质。
    第(2/3)页